引进乡土人才,照样摘掉“红帽子”!句容市徐巷村的致富之路

交汇点讯12月2日,天刚蒙蒙亮,句容市后白镇徐巷村蔬菜种植户王守应已忙好一阵子,一筐筐青菜、豆苗已摆放整齐、装车完毕,准备运往附近的农贸市场销售了。
2016年,王守应看到在村里种大棚的外地人都赚了不少钱,就去村委会询问各种政策,了解到第一年土地是没有租金的、大棚政府也都已建好。于是回到村里,在自家房子后开垦了20亩地,从此走上蔬菜种植的道路。
“现在的蔬菜长的比刚开始好多了。”王守应介绍,第一年投了5万元,由于原先的荒地太瘦了,菜长的都不好看。后来参加村里组织的培训,学到了技术,种的菜供不应求,高峰期一天要雇佣3、4个人,采摘1000多斤成熟的蔬菜运往句容华阳农贸市场销售。现在还成立“应润家庭农场”,种植丝瓜、空心菜、豇豆、茼蒿等10余个品种,每年纯收入10多万元,还可以陪11岁的女儿成长,每天心里都美滋滋的。

2004年,徐巷村负债100万元左右,村党总支集思广益,大力发展种草坪植、水产养殖、大棚蔬菜等产业,去年实现了村集体收入90万元左右,农民人均收入22000元左右。
“为把村集体经济搞上来,脱掉‘红帽子’,村两委班子不断引进外地老板前来创业,并提供各项政策支持。”村党总支书记徐祥平告诉笔者,村里出资50万元建设大棚、免去第一年每亩1000元的土地租金,投资10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,为外地老板协调矛盾,帮助“外乡人”发财的同时,带动“本乡人”致富。
目前,该村完成80%的土地流转,草坪种植1400多亩、水产养殖2000多亩、大棚蔬菜400-500亩,其中,100亩以上种养殖大户15人,为近百名55岁以上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和生活经济来源。
2015年,杜诸侯通过老乡介绍,来到徐巷村承包了150亩土地,建起杜氏生态农场,种植有机水稻。“当初来徐巷村,就是看中了这里地理环境比较好,没有什么工业污染,是生产有机水稻的一块良地。而且这边的村民都很质朴,村干部也都非常的热情,给我们外地来的人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与人文关爱。”杜诸侯说,田间一条400余米的机耕路,就是村里面帮助修建的。今年6月份,村里还帮忙进行宣传,组织人员参与了插秧节活动。
交汇点记者董超标通讯员熊金霞田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