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洗脚上岸”转换身份,渔民自购7万尾河豚苗放流
交汇点讯 5月4日,长江泰州市高港区永安洲镇段渔船集中停靠的港口边。

上午10点多,在长江边长大的陈伟把凌晨4点刚从南通买回的七万尾河豚鱼苗投放到长江。看着三四厘米长的小河豚在江水中游来游去,陈伟和他的同事开心地跑来跑去。

记者问他,为何要自己买河豚苗放流?“祖辈打鱼、捕鱼,父辈贩鱼,我对长江有着特殊的感情。”48岁的陈伟说。他现在是泰州大为长江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,从小在江边长大,小时候家住在三福船厂旁的新街村,紧靠江堤,爷爷奶奶以打渔为生,一家人与长江结下不解之缘。

记者了解到,陈伟所在的东江社区原是捕捞公司,居民都以打渔为生。上个世纪60年代,为响应渔民陆上定居的号召,来自江苏、浙江、安徽3省6市的近2000渔民在高港区永安洲镇东夹江的小岛上定居下来。渔业发达的时候,每天出去捕捞作业的人员达到1200多人。

2008年9月,因为区划调整,二捕公司划归高港区永安洲镇管理,并成立高港渔业公司。2010年11月,渔业公司正式组建东江社区。燃料成本、船舶建造成本、人工成本、管理成本和资源使用成本“五大成本”的增加,给二捕公司渔民出江捕捞套上了“紧箍咒”。

陈伟明白,随着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,单纯依靠捕捞为生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。住在长江边、吃着长江水、捕着长江鱼的陈伟,决定“洗脚上岸”创办企业。通过社区组建江鲜养殖合作社,周边已经有16名渔民的100多亩鱼塘参与到套放养殖河豚的事业中。
交汇点记者 赵晓勇 王国柱 通讯员 邵釜明 杨鼎